021-66771116

首页 > 贷款资讯 > 正文

同事借钱不还算是诈骗罪吗?如题 谢谢了

2020-09-21 09:53:48 浏览:

有借就要还呀!哪有不还的道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不算,是普通民事案件。借钱一定要写借条,现在科技很发达,可以用微信里面的小程序(欠条说)打电子借条了,这个具备法律效力,到期不还直接进入仲裁流程,法律会保护你的权益的,你可以试下这个方法,这样就不用开口跟对方说还钱这件事了,简单又不伤感情,即使借了也能拿回来,希望能帮到你。 借款后失踪,不一定构成诈骗罪。诈骗,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。首先,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,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,一是虚构事实,二是隐瞒真相。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,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。但是,有一点需要注意: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。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,长期拖欠不还的,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,到期不能偿还的,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,也没有挥霍一空,不赖账,不再弄虚作假骗人,确实打算偿还的,仍属借贷纠纷,不构成诈骗罪。该罪的基本构造为: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→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→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→行为人取得财产→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本法另有规定的,依照规定。 形成借贷事实,不构成诈骗,可到法院起诉,要求其还款。 追问 多谢您的解答!不过我还是有疑问,根据刑法266条,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构成诈骗:一是嫌疑人以非法占有较大公私财物为目的,二是嫌疑人虚构了一些事实或隐瞒了一些情况。目前看来这两个要件对方都满足,为什么不能认定对方诈骗呢?再次感谢! 追答 根据目前的司法实践,只要双方存在认可的债务、债权关系,公安就不予立案。 借钱不还,警方不会立案处理。欠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,而公安机关主要负责刑事案件和治安管理。所以,欠钱不还不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,警方不会立案处理。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、诉讼、仲裁、调解来解决。欠款不还,不属于警察管理范围,警察不能处理。但是,如果一方以借款名义诈骗他人财产,可能会构成诈骗罪,这时候可以报警处理。对于绝大多数借款案件,不能报警处理,只能通过诉讼方式,也可以发律师函,主张自己的权利。 你好 报案没用,公安机关不会受理,可以委托律师民事诉讼要回。 如果你有收据的话完全可以起诉啊 更多追问追答 追问 有短信息,还有汇款信息,所有的沟通短信全部保存了,这样可以吗,现在他还在我们公司呐, 追答 可以 这些东西都可以取证抓紧啊 等什么 追问 起诉有用么,从来没弄过这些个事,假如他还是不还,就是说他没钱怎么办,主要是金额一共才6000--7000块吧 追答 直接去律师事务所一问便知肯定是有用的不然要票据和证据干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倒霉,现在都要证据,你有吗?有的话起诉,没有自认倒霉 这个可得分情况了:1.倘若是非常要好的同事借钱而且最近确实是手头紧的话就体谅一下,不至于报警。毕竟以后还是得朝夕相处的,这样会弄得彼此尴尬;但是倘若明明有钱特意不还,那这种朋友也没必要跟他客气了,报警告诉他懂不懂得借人钱财,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2.就得看你借的资金多少了,如果资金不多倒不至于因为这伤彼此的感情;但是如果资金很大而又不肯还那必须得报警;毕竟这些血汗钱是你辛辛苦苦钻来的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便宜他呢,对吧?以上纯属个人意见,当然本人主张和谐解决。但是如果对方把你对他的善心当做理所当然的话,只能说着朋友不做也罢,理应让警察给他上上教育课!希望你自己好好想清楚~ 更多追问追答 追问 一共就6000--7000吧,我这边4000块,不要这个朋友了,也不算朋友,主要还不会诉讼呐,到时候要是民事诉讼,最后他就是说没钱,诉讼费还要我承担,没有结果怎么办 追答 我觉得报警不至于吧!首先你借钱给别人就要想到一个后果,就是别人不还,借钱这是借的不好,好友变的形同陌路,借钱之前先看那个人值不值得你借,借的出这钱就别太指望了,要不你去要,朋友估计也做不成了!我个人建议是想开点,估计你们朋友做起来也尴尬! 追问 谢谢,他到公司才半年,不算什么要好的朋友,要是好朋友我无所谓了,而且好的朋友没钱也会说一声的,我给他说了,没钱你就给我一个确切的日期,他在外面好像赌博听说,我看不惯他的做事方式,几个同事都借钱不还,还问另一个同事借第二次,他家说不给,他说那之前借的就不还了,你说该不该告他。。。 追答 我觉得告也没用,首先告他也需要费用,估计不止那几千块,如果你告他仅仅需要讨回几千块,我建议没必要乱费自己的时间,如果想为身边的人除害,倒可以一试,呵呵,个人意见 追问 诉讼费好像才50块,, 追答 如果按照你这样的情况,那你还是有必要讨回来的 诈骗,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你的这种情形不能归为诈骗,只能是借钱不还,属于民事纠纷,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。但如果该人没有住房,没有财产,那么即使起诉,也比较麻烦了。 一般这种情节刑事很少受理,通常以民事诉讼为主。建议你先查访其住址等,看其有无房产之类的。如果有,可以提起民事诉讼,即便找不到人,也可以缺席判决,胜诉后申请执行。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,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该罪的基本构造为:行为人以不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的行为→被害人因此产生错误认识→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→行为人取得财产→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。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在借钱的时候,根本就没有还钱的打算的,骗了钱用于其他方面用途的,那就是诈骗。日常生活中的借钱,如果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还不上,这不是刑法上的诈骗,去派出所报警,警察是不立案的,这是民事纠纷,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向法院起诉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本法另有规定的,依照规定。 如果数额较大,构成诈骗罪。诈骗,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编造谎言虚构事实,骗取公私财物据为己有。如果诈骗数额达到诈骗罪标准,就构成了诈骗罪。提问中的情形,如果对方以借钱为幌子,借钱后采用各种理由推拖还款,企图达到“不还钱”的目的,就有可能是诈骗。扩展资料: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是使用欺骗方法。所谓欺骗,是指使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,从而“自愿”地作出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。欺骗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:一是虚构事实,即编造某种根本不存在或者将来不可能发生的事实,既可以是行为事实,也可以是心理事实、价值事实等。二是隐瞒真相,即隐瞒客观上存在的事实情况,既可以是隐瞒全部事实,也可以是隐瞒部分事实。欺骗的手段没有限制,既可以是明示方式,也可以是默示方式;既可以是使用言语,也可以是使用文字;既可以是作为,也可以是不作为。欺骗行为必须达到足以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,否则,难以认定为欺骗。但应注意,即使欺骗行为不足以使一般人陷入认识错误,但足以使特定被害人产生认识错误的,也属于欺骗行为。欺骗行为,既可能使原本没有认识错误的相对方产生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,也可能是在他人已经由于某种原因陷入认识错误的情况下,使他人继续维护或者强化其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。受骗者对所诈称的事实将信将疑,但仍然处分财产的,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。在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与受骗者的处分财产之间,必须介入受骗者的错误认识;如果受骗者不是因欺骗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,则行为人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。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诈骗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  虚构事实借钱不还,是否构成诈骗罪要结合该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来分析,要看具体情况。   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。其对象,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。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。  通常认为,该罪的基本构造为: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→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→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→行为人取得财产→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。 构成,如果债主再找不到就能报案了 既然是“借钱”,当然就与诈骗无关。不还你可以通过法院解决。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
<< 点击返回
您可能还喜欢
免费通话

021-66771116

扫码沟通

上海埔樾信息

一站式贷款服务

预约咨询 路线导航
联系电话:021-66771116
风险提示: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。抵制高息集资诱惑,理性选择投资渠道,维护金融稳定,共创和谐社会。
Copyright © 2003-2021 上海埔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
沪ICP备20018892号-1